前言
序言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也是中国⼯农红军⻓征胜利85周年,为让⼴⼤观众更直观地了解红⾊历史,弘扬伟⼤⻓征精神,我们特别策划推出“地球的红飘带:⻓征三部曲——沈尧伊连环画作品展”,庆祝建党百年。

展开

长征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史诗,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一座丰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举办《地球的红飘带——长征三部曲:沈尧伊连环画作品展》,以此展示沈尧伊先生在长征主题美术创作上的卓越贡献,通过红色美术经典重温党的光辉历程、弘扬长征精神,具有重大的文化意义。

展开

沈尧伊

1943年⽣于上海,祖籍浙江镇海。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连环画艺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国家重⼤题材美术创作艺术委员会委员,⽂化部1992年优秀专家,1999年国家⼈事部中⻘年有突出贡献专家。

作者履历
作者的话

《沁园春·雪》 油画 | 250cm×300cm | 2021年

《长征是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 油画 | 220cm×600cm | 2013年

地球的红飘带

画作数量 : 926幅

创作时间 : 从1988年⾄1993年

简介 :描绘了中央红军1934年湘江战役到1935年9⽉改编为陕⽢⽀队到达⽢南哈达铺的历程。

血战湘江 2 | 58×120cm | 1988-1993

遵义会议 137 | 58×120cm | 1988-1993

四渡赤水 276-277 | 58×120cm | 1988-1993

巧渡金沙江 422-423 | 58×120cm | 1988-1993

飞夺泸定桥 538 | 58×60cm | 1988-1993

会师夹金山 582-583 | 58×120cm | 1988-1993

草地徒涉 722-723 | 58×120cm | 1988-1993

挥师北上 864-865 | 58×120cm | 1988-1993

长征·1936

画作数量 : 600余幅

创作时间 : 从2012年⾄2014年

简介:描绘了1935年10⽉到1936年10⽉期间的长征史实,分为三个部分《奠基礼——中央红军到陕北》、《大回旋——红二、六军团征战湘黔滇》、《大会师——红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师》。

奠基礼 7-8 | 58×120cm | 2012-2014

大回旋 59-60 | 58×120cm | 2012-2014

大会师 15-16 | 58×120cm | 2012-2014

征路星火

画作数量 : 600余幅

创作时间 : 从2015年⾄2018年

简介:描绘长征前后或同期的红军革命业绩,分为三个部分《西征·东归——西路军征战河西走廊》、《火种记——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侧记》、《落脚点——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西征·东归 21-22 | 58×120cm | 2015-2018

火种记 19-20 | 58×120cm | 2015-2018

落脚点 37-38 | 58×120cm | 2015-2018

⻓征是宣言书,⻓征是宣传队,⻓征是播种机,
⻓征更是一部伟⼤的交响组曲。

巧渡⾦沙江,强渡⼤渡河,激战腊⼦⼝,翻越终年积雪的崇⼭峻岭、穿过⼈迹罕⾄的茫茫草地……纵横⼗余省,⾏程⼆万五千⾥。这是⼀场惊⼼动魄的远征,是⼀⾸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更是⼀曲豪情万丈的精神赞歌!

本次展览精选展出的近300幅连环画⽣动地描绘了这段历史上⽆与伦⽐的⾰命壮举。遵义会议拨乱反正,挽救红⾊政权于⽣死攸关之际;⻜夺泸定桥险象环⽣,取得了⻓征中的⼜⼀次决定性的胜利;⼤会师振奋⼈⼼,中国⾰命和⾰命战争从此揭开新的篇章……红军指战员们坚韧不拔、⾃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命精神铸就了永垂不朽的⻓征精神,这条“地球的红飘带”曾打开中国⾰命的新局⾯,在新时代,也必将激励中华⼉⼥在实现中华⺠族伟⼤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再创辉煌!

新⻓征永远在路上,⻓征精神永放光芒!

购买参观票
生成海报

血战湘江 2 | 58×120cm | 1988-1993

11月30日,两军的激战进入高潮。扼守在脚山铺一带小山上的红一军团,在敌军强大的连续冲击下,伤亡惨重,米花山、美女梳头岭等阵地先后失守,不得不退入夏壁田、水头一带,构成第二线阵地。

血战湘江 3 | 58×120cm | 1988-1993

湘江两岸地形相当开阔,几十架敌机从早到晚得意扬扬地轰炸扫射着渡江的红军。那些在浮桥上行进和在江中徒涉的红军战士竟无能为力,成批地倒在江水里,漂在江水上,鲜血把碧绿的江水染成了红色。

血战湘江 5 | 58×120cm | 1988-1993

这时,在湘江东岸,从队伍里出来两个骑马的人。骑在红马上的是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周恩来。骑在黑马上的是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朱德。

血战湘江 8 | 58×60cm | 1988-1993

周恩来见文件已烧完,书还要烧一阵子,就挥手说:“快走!再晚就过不去了!”说完,就和朱德一起来到江岸上,往下一看,江水已被鲜血染红……一种从未见过的触目惊心的场面,使他们的脸色立刻变了。

血战湘江 12-13 | 58×120cm | 1988-1993

这时忽然响起了防空号,接着一片惊喊:“飞机来了!”几架敌机已擦着地皮猛袭过来。“轰”“轰”几声巨响,浮桥两侧的江水里,立刻腾起高高的水柱。桥上顿时人喊马嘶,乱成一团。

血战湘江 20-21 | 58×120cm | 1988-1993

周恩来登上三千界顶峰时,已近中午。在望远镜中,他看到西面方圆五六十里的战场,仍然硝烟弥漫。炮火已逼近渡江的红军部队,红军的千军万马在这么狭窄的甬道中向西疾驰。界首渡口,中央纵队和军委纵队大部分已过完。

遵义会议 125-126 | 58×120cm | 1988-1993

遵义古旧而又残破,风景却颇为秀丽。城墙边弯过一道澄碧的湘江水。今天江上那座古老的石桥两端挤满了人,他们面带喜色在欢迎中央纵队入城,他们早已对黔军厌烦透了。入城的红军战士个个眉开眼笑。

遵义会议 129-130 | 58×120cm | 1988-1993

遵义城分为新旧两城,中间隔着芙蓉江。红军进城后,城内秩序井然。经过红军的宣传和发动,劳苦大众的革命热情很快被激发起来。他们组织起来打土豪,分田地,组织工会。

遵义会议 137 | 58×120cm | 1988-1993

今天坐在上首的是会议的主持者博古,挨着他的是周恩来、朱德和陈云。毛泽东挨着王稼祥、张闻天,靠窗子坐着。其他出席者有政治局候补委员邓发、刘少奇、何凯丰,中央秘书长邓小平以及扩大参加的高级将领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还有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奥托·布劳恩)和翻译伍修权。

遵义会议 140-141 | 58×120cm | 1988-1993

“我来讲几句吧。”毛泽东笑着说,“前面就是夜郎国了。这是当年李白流放的地方,而李白并没真到夜郎,他中途遇到大赦就回去了。可是老天,谁赦我们?蒋委员长是不会赦我们的!我们还要靠两条腿走下去。”

遵义会议 158 | 58×60cm | 1988-1993

周恩来匆匆追上毛泽东。在茫茫雾夜中,他们边走边交换了组织问题的处理意见。他们一致认为,总的领导责任不要匆忙变动,首要解决军事指挥问题。在究竟谁在军事上负总责问题上两人互相推让。周恩来看谈不出个结果,便笑笑说:“那就会上再说吧。”

四渡赤水 276-277 | 58×120cm | 1988-1993

毛泽东刚才与产后的妻子匆匆一面,此刻内心仍不胜酸楚,他是懂得她的隐痛的。他们生过几个孩子,却没有一个在身边长大,作为母亲,她怎能不难过!这时,忽然小沈叫道:“毛主席,这是娄山关的炮声吧?”毛泽东凝神细听,果然像是娄山关隐隐的炮声。

四渡赤水 278-279 | 58×120cm | 1988-1993

“好消息!娄山关打下来了!”周恩来和朱德见毛泽东赶上来,忙笑着告诉他。“好快呀!”毛泽东满脸是喜。周恩来指着前面一个红军干部说:“彭德怀同志怕我们在行进中收不到电报,特派参谋来了!”

四渡赤水 282 | 58×120cm | 1988-1993

第二天一早,敌人果然乘大雾反攻,战斗极为炽烈。他们拼命想夺回娄山关,却不知红军的迂回部队迅猛进击,已于中午时分插到板桥。

四渡赤水 337-338 | 58×120cm | 1988-1993

毛泽东想到1930年苏共开十六大时,斯大林指定周恩来代表中共在会上发言,用意是让他接替李立三的工作。但回国后周恩来却有意把瞿秋白摆在首位,结果是瞿秋白接替李立三成为党的领袖。想到此,毛泽东对他生出由衷的敬意。

四渡赤水 349-350 | 58×120cm | 1988-1993

大家席地而坐,刘伯承让警卫员铺下一块雨布,他把军用地图在雨布上拼好,随后吩咐一个参谋:“王柱!你就在那儿担任警戒。稼祥同志赶上来,你马上把他带到这里,其余人没要紧事不要来了。”

巧渡金沙江 422-423 | 58×120cm | 1988-1993

当他们回到皎平渡时,远远望见刘伯承正指挥部队渡江。四条木船在江上穿梭般往来,船上的人坐得整整齐齐。岸上准备渡江的人也各自成方队坐得整整齐齐,既没人乱跑,也没有喧哗声,一切都秩序井然。张福等停好船,正遇见刘伯承庄严地同一个干部谈话。“你们要让那个先头营立即前进,再走四十里宿营。”“总参谋长,他们已经一天一夜没吃饭了。”那干部说。“不行,再走四十里才到山顶,让敌人抢占了那是很危险的。”

巧渡金沙江 424-425 | 58×120cm | 1988-1993

江滩上立刻架起了两口特大号铁锅,旁边放着几个大簸箕,规定每个战士要倒出一把米来。这样新来的部队纵然吃不上饭,每人也可分到一碗稀饭喝了。

巧渡金沙江 428-429 | 58×120cm | 1988-1993

六条木船整整渡了九天九夜,全部红军才算渡完。肖队长考虑到船工们日后的困难,除工钱外,每人又给三十块白洋作为补助。肖队长嘱咐他们说:“敌人明天就会来到,你们到山上躲躲吧!”船工们都对红军恋恋不舍。

巧渡金沙江 437 | 58×60cm | 1988-1993

刘伯承和聂荣臻也行进在这支队伍里。他们被任命为先遣队的司令员和政治委员。通过彝族区和抢渡大渡河的任务,使他们的心头并不轻松。他们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情况,刘伯承说:“圆包包和俄瓦垭口已经过了,这里怕是一碗水了。”聂荣臻说:“诸葛亮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我们跟他那个时间差不多。”

巧渡金沙江 452-453 | 58×120cm | 1988-1993

他们刚穿过森林来到一个小湖边,刘伯承和指挥部的几个人已迎上来了。肖华刚介绍说:“这就是你要见的刘司令员。”小叶丹立刻解下包头,弯腰要行跪拜礼,刘伯承急忙上前搀住他说:“都是兄弟,是平等的,不要这样。”

巧渡金沙江 454-455 | 58×120cm | 1988-1993

小叶丹又说:“按我们民族的习惯,要喝鸡血酒。”刘伯承豪爽地回答:“可以。”小叶丹高兴了,立刻吩咐他的“娃子”,在附近人家抓来一只红公鸡,从湖里舀一碗清水代酒,斩掉鸡头将鸡血滴在碗里,又将血水分成两碗。

巧渡金沙江 458-459 | 58×120cm | 1988-1993

先遣队回到大桥镇,小叶丹和他的“娃娃”们也应约而来。当晚红军大摆酒宴。小叶丹在宴会上表示:如果罗洪家捣乱,就和红军一起打他们。刘、聂则劝他:要想打倒军阀汉官,自己民族要团结,不能动武。

飞夺泸定桥 518-519 | 58×120cm | 1988-1993

“那也要夺取!还必须要快!”毛泽东语气坚决地说:“因为我估计泸定桥方面敌人也会增兵。”他又说:“最好的办法是兵分两路,夹江而上。这样敌人就不好守了。”刘伯承连声说:“是的,是的。”毛泽东又说:“伯承,这些天我的心一直悬着,就是现在也没放下。我曾做过最坏的打算,即使过不了大渡河,我们就绕到西康去,也决不会学石达开的。”

飞夺泸定桥 534-535 | 58×120cm | 1988-1993

部队终于在6时前赶到了泸定桥。这时风雨已停。红四团在离泸定桥一里多路处一个小村子的天主教堂里设下团部。王开湘、杨成武不顾休息,立刻带着营连干部到桥头看地形,还请了一位老农民随行。

飞夺泸定桥 538 | 58×60cm | 1988-1993

下午4时整,团长发出了攻击信号。冲锋号响起来了,轻重机枪子弹像刮风般扫向对岸。两侧部队喊起了冲杀声,一时竟显得山摇地动,震人心魂。由二连长廖大珠亲自率领的二十二名突击队员,大步走上来了。

飞夺泸定桥 539 | 58×60cm | 1988-1993

廖大珠个子虽小,这时却显得十分英挺果决,他说了声“上”,便第一个攀着作为栏杆的粗大的铁索,那双穿着草鞋的脚也踩在铁索上了。由于圆滚滚的铁索不稳定,使他的身子趔趄了一下,随即又站稳了。接着上去的是一个十六七岁的苗族小鬼,他就是在扎西茅屋里朱总司令亲自扩大来的小鬼杨各。

飞夺泸定桥 540-541 | 58×120cm | 1988-1993

其余的人,有的学着连长的样子,抓着另一边的铁索攀缘前进,有的伏下身子,骑着两根光溜溜的铁索,两只手抓着向前移动。敌人的子弹从对面噼啪扫过来,人们显然顾不上它,因为比起子弹,慑人心魂的倒是下面震耳欲聋的激流。

会师夹金山 582-583 | 58×120cm | 1988-1993

这时,太阳已经老高了,明丽的阳光照着周围的雪峰,亮得耀眼,刺得人们的眼睛微微发痛。小猴子笑着说:“排长,你看这雪多好看哪!”杜铁锤往四处一看,果然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好景。那连绵不断的雪峰,一个个仙姿绰约,比玉雕还要皎洁可爱。

会师夹金山 584-585 | 58×120cm | 1988-1993

可是,往上走了不过十分钟,他们就进入了黑沉沉的云雾里,只觉得一股股逼人的寒气袭来。不一时,耳边滚过一阵雷声,接着狂风骤起,又是雪片,又是冰雹,劈头盖脸打来。队伍立刻人喊马嘶,乱作一团。

会师夹金山 594-595 | 58×120cm | 1988-1993

过了夹金山山垭口,坡陡路滑,有人就干脆坐在积雪上滑了下去。立刻人人仿而效之,大家便如坐滑梯似的顺坡而下。金雨来和杜铁锤、小李也这样滑了下来。

会师夹金山 600-601 | 58×120cm | 1988-1993

“欢迎中央红军!”“一方面军老大哥辛苦了!”“热烈感谢红四方面军同志们的欢迎!”……这些来自山南海北的朴素的工农子弟,他们本来都不相识,今天却在他们心灵深处,激起一种难以描述的热烈而深厚的情感。

草地徒涉 722-723 | 58×120cm | 1988-1993

终于,北进的行动开始了。1935年8月下旬,红军从毛儿盖出发,开始进入草地。
这是一个神秘之国与死亡之国,是终日被雨雾荒烟笼罩着的神秘地带,是被五彩缤纷的野花掩盖着的陷阱。

草地徒涉 728-729 | 58×120cm | 1988-1993

可是不到两天,他们就领略了这块神秘国土的苦味。风雨、冰雹、彻骨的寒冷,几百里荒无人烟,找不到一块可栖息之地。

草地徒涉 744-745 | 58×120cm | 1988-1993

草地上一没村庄,二没大森林,只能找些小林子扯起几块雨布或被单,聊避风寒。其实,这些小棚子哪里避得了什么风寒!虽是夏天,但夜间温度也在零度左右,这时唯一起作用的是同志间彼此的体温。

草地徒涉 754-755 | 58×120cm | 1988-1993

直到将近黄昏时才跨过了这片沼泽,将神炮手又放在架子上拉着走。然而铁锤这时却筋疲力尽,他嘱咐小李:“你带收容队先走,我在后边稍缓缓劲儿。你们一定要把神炮手拉到宿营地。”小李连声应命而去。

草地徒涉 756-757 | 58×120cm | 1988-1993

天渐黑,一个人在荒野上夜行,谁都会感到有些恐惧。也许铁锤过于慌促,一只脚踏进软软的稀泥中去了,忙往外拔,另一只脚也陷了进去。

草地徒涉 758-759 | 58×120cm | 1988-1993

他终于没有挣扎出来。但他没有绝望,他想总会有掉队的人,如果听到他的声音会来救他。于是他大声呼喊起来,但却没有一点儿回应。“也许我真的完了……”他心中暗暗地想。

挥师北上 864-865 | 58×120cm | 1988-1993

正面进攻由二营六连担负。该营原系四方面军为充实一方面军而编入的。当夜由二十名勇士组成突击队,在连长杨信义和指导员胡炳云的指挥下,为麻痹敌人,正面进攻首先开始。

挥师北上 866-867 | 58×120cm | 1988-1993

到拂晓前,才看见一红一绿的信号弹腾上天空。这说明迂回部队已胜利到达预定地点。
迂回部队在王开湘团长的率领下,居高临下,对准下面敌人那没有顶盖的碉堡,猛烈扫射、投弹。敌阵顿时大乱。

挥师北上 900-901 | 58×120cm | 1988-1993

部队继续出发,很快就抵达哈达铺。其实哈达铺镇子并不大,但对于长期跋涉在荒凉地域的红军来说,已是繁华的大城市了。大部队的到来引得群众争相围观,把这条一丈宽的街道挤得满满当当的。

挥师北上 908-909 | 58×120cm | 1988-1993

毛泽东说:“同志们,我们从江西出发,到现在已经快要一年了。在这一年中,蒋介石是一心想消灭我们的,他们用了几十万大军来围追堵截我们。然而他们把我们消灭了吗?没有,我们还是突出了重围,我们胜利了!”

挥师北上 912-913 | 58×120cm | 1988-1993

他说:“革命是千百万群众的事业,这是任何敌人都扑不灭的。现在我们是以游击战争打过去,我敢断言,将来总有一天,我们会大规模地、排山倒海地打过来!”

奠基礼 7-8 | 58×120cm | 2012-2014

吴起镇是陕北保安县属地,位于陕北苏区边缘,有百余户人家。红军19日到时,百姓以为白军来了,逃入山中。

奠基礼 81-82 | 58×120cm | 2012-2014

激战到中午,敌两侧山头的六二六、六二七团全部被歼,两个团长阵亡。
红十五军团主力在攻占镇南高地后和一军团红军合力冲进镇中。

奠基礼 91-92 | 58×120cm | 2012-2014

董英斌收缩兵力退入太白镇死守。毛泽东下令结束战斗,并释放部分东北军军官,让他们转告张学良:只要反蒋抗日,俘虏和枪支可以如数奉还。

奠基礼 93-94 | 58×120cm | 2012-2014

在战后祝捷大会上,毛泽东高度肯定了一军团和十五军团团结战斗的精神。阐述了直罗镇大捷的伟大意义。

奠基礼 102 | 58×60cm | 2012-2014

毛泽东和周恩来还看望了受到牵连的刘志丹夫人同桂荣和女儿刘力贞。

奠基礼 106 | 58×60cm | 2012-2014

习仲勋笑答:“瓦窑堡在陕北很有名呢!这里有顺口溜:米脂的女子,缓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杨尚昆笑起来:“不过,毛主席看见传单可高兴了。因为这说明陕北有红军有根据地,而且就在瓦窑堡一带。”

奠基礼 167-168 | 58×120cm | 2012-2014

平津广大爱国学生深感:“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场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为中心的抗日救亡运动爆发了。

大回旋 59-60 | 58×120cm | 2012-2014

王震跑前跑后,指挥军团部和16师、17师团以上干部列队合影。
跟随萧克多年的警卫员叫姜云清,萧克叫他“姜娃子”,就是新化人。萧克把他叫到身边,参加了合影。解放后他曾任天津警备区后勤部部长。

大回旋 107-108 | 58×120cm | 2012-2014

1月19日,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和军分会在石阡天主教堂召开会议。贺龙提出了向位于黔西北的黔西、大定、毕节地区进军的计划:“我们既要渡乌江,又不能钻敌人的圈套,怎么办呢?”

大回旋 127-128 | 58×120cm | 2012-2014

近日,王震在城中养伤,仍惦记开展群众工作。他派人到苗寨请来了头人李贵忠父子和几位苗寨代表,和他们谈心。 

大回旋 131-132 | 58×120cm | 2012-2014

王震送给苗人代表一批步枪和两支驳壳枪,叮嘱尽快武装起来,保卫苗寨。
王震派三位红军干部陪苗人代表回苗寨开展工作。李贵忠等人回苗寨后又向苗寨领袖李绍白汇报,广为宣传,在苗山播下了革命火种。

大回旋 153 | 58×60cm | 2012-2014

此时,军团通知贺龙速去指挥部。贺龙飞马赶到指挥部,从抓获的敌人逃兵处得知敌万耀煌部13师要在14日到镇雄布防。贺龙命四师师长卢冬生赶去镇雄的必经之地则庄坝设伏。

大回旋 157-158 | 58×120cm | 2012-2014

只见松林中红旗招展,杀声震天,红军如同天降神兵冲下山来。
红军全歼万师部三百余人,可惜万耀煌马快逃脱。

大回旋 225-226 | 58×120cm | 2012-2014

红军在七个渡口用木船、木筏和竹排日夜顺序渡江,几十名船工轮流上阵,人歇船不停。

大会师 15-16 | 58×120cm | 2012-2014

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群众抗日救亡运动,在张、杨支持下蓬勃开展。在西安王曲镇,张、杨举办了培养抗日力量的军官训练团。

大会师 65-66 | 58×120cm | 2012-2014

雅砻江畔,接应2、6军团的红四方面军4军12师和32军挤在桥边。32军军长罗炳辉来找12师师长张贤约和政委胡奇才,说他们的通司(藏族向导)都跑了,没人带路。张贤约笑了:“这点小事怎么烦军长出面?”罗炳辉说:“我怕别人说不清。”32军原来是一方面军的9军团。草地分裂的阴影使双方说话都很谨慎。

大会师 147-148 | 58×120cm | 2012-2014

独臂将军贺炳炎所率领的红6师担任军团后卫,所有的牲口都驮满了伤员。二、四方面军各部均有,不得不尽量抛弃了辎重。

大会师 175-176 | 58×120cm | 2012-2014

10月9日,朱德、张国焘的总司令部抵达会宁。红一方面军1师师长陈赓、政委杨勇代表红一方面军在会师门迎接。双方重逢都激动得热泪盈眶。

大会师 195-196 | 58×120cm | 2012-2014

山城堡大战方酣之时,驻保安和中央机关开了一个一、二、四方面军干部(除在前线指挥作战的军事指挥员外)的会议,还开了个联欢会。毛泽东致欢迎辞后,中央领导还上台表演节目,朱总司令反穿羊皮大衣跳了个藏族舞《雅西雅》,任弼时唱了俄文歌《霹历拍》。 

大会师 199-200 | 58×120cm | 2012-2014

没有红军胜利完成万里长征,就不会有红军同东北军、西北军组成的“三位一体”统一战线,也就不会发生西安事变。从此,中国现代史发生了质变。

西征·东归 21-22 | 58×120cm | 2015-2018

在景泰的永泰龟城附近,红军妇女抗日先锋团缴获了马家军运送后勤装备的三十余峰骆驼队,收获颇丰。

西征·东归 37-38 | 58×120cm | 2015-2018

马家军以五个旅四个民团在飞机助战下对永昌县城发动轮番进攻。红三十军八十八师师长郑维山率部凭城扼守。

西征·东归 41-42 | 58×120cm | 2015-2018

不料,一片尘土飞扬,马家军骑兵旅援军反扑过来。由于出击过远,已无退路,红军指战员毫无惧色,冲入敌阵搏杀。三十七团团长李连祥牺牲,全团被冲散。只剩三十九团与敌在沙漠中厮杀。此时,军长董振堂急令四十五团出城增援,终于将敌骑击溃,但自损数百人。五军总结教训,固守山丹。

西征·东归 107-108 | 58×120cm | 2015-2018

3月13日,西路军余部向石窝山抵近。妇女抗日先锋团余部在团长王泉媛、政委吴富莲、特派员曾广润的指挥下,接替三十军二六八团阵地,并且改用二六八团番号。女扮男装,投入战斗,以掩护总部安全转移。

西征·东归 213-214 | 58×120cm | 2015-2018

狂风骤起,雹霰、石子打在每个战士的脸上,为了不让风吹倒,大家都手挽手,靠指北针,坚决向西前进。

西征·东归 215-216 | 58×120cm | 2015-2018

左支队终于在星星峡见到了陈云、滕代远等党中央代表和运送物资、武器的“吉斯”卡车车队。陈云是在4月20日收到共产国际的电示,于23日乘坐新疆督办盛世才派来的苏式卡车,前来迎接西路军余部的。(新疆军阀盛世才当时为自身利益,暂行联苏亲共政策)

火种记 19-20 | 58×120cm | 2015-2018

1935年10月,鲁迅从国际友人史沫特莱那里得知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便通过史沫特莱转发了贺信:“……在你们的身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将来。”

火种记 28 | 58×60cm | 2015-2018

方志敏估计突围已经成功,松了口气。然后率警卫分队,义无反顾杀回怀玉山。

火种记 33-34 | 58×120cm | 2015-2018

蒋介石深知方志敏在闽浙赣地区的影响力。要诱降,必先挫其锐气。于是指令把方志敏、刘畴西戴上镣铐,游行示众。从上饶到弋阳,再到南昌。

火种记 38 | 58×60cm | 2015-2018

面临死亡,方志敏早已置之度外。他抓紧一切时间写下十几篇文稿和信件,共计十三万多字。包括《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死!——共产主义殉道者的记述》《我们临死以前的话》《在狱致全体同志书》等。

火种记 59-60 | 58×120cm | 2015-2018

粟裕和养伤的刘英一致认为,中央的指示是可以实现的,因为浙江是敌人的后院,相对空虚。而浙西南的仙霞岭是最理想的游击根据地。经过整顿,挺进师五百余人,按粟裕指挥意图,迂回闪进,声东击西,先进闽赣边,后入闽北,再去浙西南。

火种记 83-84 | 58×120cm | 2015-2018

曾纪才是本地人,路熟。他带陈毅等七个人,通过一条无人知晓的险路,摸到了桃江东岸。

火种记 113-114 | 58×120cm | 2015-2018

陈毅于1936年夏写下的经典词篇《赣南游击词》是三年游击战争生活最生动的写照。“天将晓,队员醒来早。露侵衣被夏犹寒,树间唧唧鸣知了。满身沾野草。”“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

火种记 150 | 58×60cm | 2015-2018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落脚点 37-38 | 58×120cm | 2015-2018

1931年9月,刘志丹在倒水湾集合了分散在合水、庆阳的旧部,进行整编,组建了南梁游击队。队伍有三百人,被编成三个小队,刘志丹任总指挥,马锡五为军需官。

落脚点 97-98 | 58×120cm | 2015-2018

根据陕甘边特委决议,实现工农兵临时政权向正式政权机关——苏维埃政府的转变,习仲勋承担了筹备大会的主要责任。刘志丹指出,代表要从基层民主选举。民众很高兴:“共产党讲民主和国民党就是不一样!”由于农民大多不识字,各村采用了豆选方式。即代表背靠桌子,选民在代表身后碗里放豆子,豆子多者当选。

落脚点 99-100 | 58×120cm | 2015-2018

11月7日,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隆重举行,大会主席台设在大庙对面的清音楼(戏台)上,正式代表和红军、游击队以及方圆几十里的群众共三千余人参加了大会。

落脚点 155-156 | 58×120cm | 2015-2018

经过调查和审理,11中旬,刘志丹等被捕的干部被陆续释放。
消息传出后,广大军民欢欣鼓舞,奔走相告:“老刘得救了!陕北得救了!”周恩来后来回忆:刘志丹在陕北人民中很得人心。群众听说刘志丹来了,都来看望他。其中有个瞎老大娘,一定要摸他的手,确信是老刘才放心。这一点我现在印象还很深刻。

落脚点 159-160 | 58×120cm | 2015-2018

党中央团结红二十五军和陕北红军二十六、二十七军和中央红军(陕甘支队),恢复了红一方面军建制,并取得了直落镇大捷,稳定了陕北根据地的局势。

落脚点 163 | 58×60cm | 2015-2018

习仲勋和患难与共的老大哥刘志丹依依不舍地分别。习仲勋策马跑了很远,回身望去,刘志丹仍屹立在塬上向他招手。

前言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也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为让广大观众更直观地了解红色历史,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我们特别策划推出“地球的红飘带:长征三部曲——沈尧伊连环画作品展”,庆祝建党百年。

1934-193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凭借百折不挠的毅力、无所畏惧的勇气和视死如归的决心,实现了战略大转移,完成了彪炳史册、举世无双的伟大壮举,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伟大的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为向广大读者宣传、介绍长征,从1975年开始,沈尧伊先生身体力行,先后数次重走长征路,始终践行着用“长征精神”创作长征系列作品的使命。1988-1993年,他历时六年创作完成了《地球的红飘带》连环画作。这部堪称中国连环画史上的扛鼎之作,自问世以来屡获大奖,好评如潮,成为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中的一面时代旗帜。此后,沈先生又自编自绘完成了《长征·1936》与《征路星火》两部作品,描绘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长征的历程以及西路军、南方三年游击战和陕甘边根据地建设等故事。这三部作品既相对独立,又有机统一,组成了“长征三部曲”,是关于长征的立体、全景式呈现,不仅填补了长征影像资料缺失的遗憾,同时用多元化的视角留给后辈更加全面、生动的长征历史。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回顾长征艰苦卓绝的战斗历史,重温令人热血沸腾的峥嵘岁月,长征精神依旧催人奋进、撼人心魄。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更需要长征精神的引领与鼓舞。致敬革命先辈,致敬伟大的长征精神!


王 宁

国家大剧院院长

2021 年 6 月

序言

长征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史诗,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一座丰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举办《地球的红飘带——长征三部曲:沈尧伊连环画作品展》,以此展示沈尧伊先生在长征主题美术创作上的卓越贡献,通过红色美术经典重温党的光辉历程、弘扬长征精神,具有重大的文化意义。

沈尧伊先生是中国美术界对长征主题体验最多、感受最深、创作最旺的当代艺术名家。几十年来,他怀着真切的“长征情结”,立下艺术的宏愿,一次次沿着长征的路线,踏着红军前进的足迹,学习研究党的历史,深入长征的历史现场,在大量收集长征史料的过程中酝酿构思,以艺术的鸿篇巨制展现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描绘波澜壮阔的长征史诗,讴歌革命领袖、红军英雄和人民群众不朽的历史贡献,彰显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和时代精神。他的长征主题创作有油画、素描、连环画等形式,其中以人们喜闻乐见的连环画形式描绘的长征,在思想内容的含量和艺术表现的高度上都具有超越性的水平,以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有机统一成为红色美术的经典。

沈尧伊先生的长征主题创作具有全景式的宽阔视野,以一个个生动的场景和情节、鲜明的人物和群像构筑成长征的视觉史诗,首创了多角度、全方位表现长征的艺术方法。在《地球的红飘带》这部作品中,他将历史的线性叙事与展开的空间叙事结合起来,视域远近切换、节奏迭宕起伏,尤其重点刻画了红军从告别苏区到三军会师漫道征程中的许多重大事件、重要会议,表现了工农红军历经生死存亡、战胜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既宏览描绘长征途中的大战斗、大场景、大队列,又聚焦塑造以毛泽东主席为代表的革命领袖和先辈的精神面貌,讴歌了长征这条“地球的红飘带”不朽的英姿和永恒的光辉。

国家大剧院集中展示沈尧伊先生的“长征三部曲”,以新颖的展陈形式让人走进画面、走进长征行列,在美术经典中学习党史,礼赞英雄,也让人欣赏作品独特的艺术风采,领略沈尧伊先生在作品中创造的宽银幕、长镜头乃至一镜到底的视觉叙事方式,获得沉浸式的艺术体验。这是献给党的百年华诞的艺术厚礼,也将激励我们奋进新时代,走好长征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艺术精品。


范迪安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北京美术家协会主席

2021 年 6 月

作者履历

1943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镇海。

1961年、196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和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李桦工作室。从事美术教学和美术创作。

1973年至2009年,先后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戏曲学院舞台美术系和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任教,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连环画艺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术委员会委员,文化部1992年优秀专家,1999年国家人事部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

主要美术创作作品:

木刻《跟随毛主席在大风大浪中前进》1966年

油画《而今迈步从头越》

  《革命理想高于天》1975年

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1988-1993年

油画《遵义会议》1995-1997年

油画《彝海结盟》2008-2010年

连环画《长征·1936》(三部曲)2012-2014年

连环画《征路星火》(三部曲)2015-2018年

油画《瓦窑堡会议》2020年

作者的话

长征,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和二十五军四支队伍,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先后进行的战略转移。

红一方面军,也称中央红军,1934年10月从江西于都出发,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

红二十五军,1934年11月从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到达陕北永坪镇和陕北红二十六、二十七军会师。

红四方面军,1935年3月从川陕苏区出发,6月和中央红军会师。9月北上途中南撤,退至川西甘孜。

红二、红六军团于1935年11月从湖南桑植出发,1936年6月到达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7月,红二、红六军团与红三十二军组成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

1936年10月,红一、二、四三个方面军先后在会宁、将台堡会师,长征结束。

《地球的红飘带》连环画是根据魏巍长篇小说,王素文字改编,姜维朴主编,沈尧伊绘画。从1988年至1993年历时6年,创作926幅。描绘了中央红军1934年湘江战役到1935年9月改编为陕甘支队到达甘南哈达铺的历程。

《长征·1936》连环画三部曲:一《奠基礼》(中央红军到陕北);二《大回旋》(红二、六军团征战湘黔滇);三《大会师》(红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师)。总计600幅,沈尧伊编绘。2012年至2014年创作。

从时间和史实而言,《长征·1936》是《地球的红飘带》的延续。可称为姐妹篇。

《征路星火》连环画三部曲:一《西征·东归》(西路军征战河西走廊);二《火种记》(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侧记);三《落脚点》(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共计600幅。2015到2018年创作,沈尧伊编绘。

《征路星火》三部曲,是在长征前后或同期的红军革命业绩,从长征精神角度而言是一致的。

总之,《地球的红飘带》长征连环画,与《长征·1936》和《征路星火》是长征史实的三部曲。最重要的是:它是填补史实影像空白的图像史,也是长征精神的造型和视觉审美史。

《地球的红飘带》长征连环画三部曲的创作先后12年,连环画作品2200幅,本次选展十分之一,其貌也可见一斑。


沈尧伊

2021 年 4 月 16 日

血战湘江 12-13

这时忽然响起了防空号,接着一片惊喊:“飞机来了!”几架敌机已擦着地皮猛袭过来。“轰”“轰”几声巨响,浮桥两侧的江水里,立刻腾起高高的水柱。桥上顿时人喊马嘶,乱成一团。

彭德怀一面让朱德和周恩来到柳丛躲躲,一面对下面高喊:“不要拥挤!不要停下!”周恩来和朱德也挥着手喊:“同志们!快走啊!停不得的!”那些乱藏乱躲的人镇定了,冒着敌机的扫射和轰炸,继续前进。

血战湘江 20-21

周恩来登上三千界顶峰时,已近中午。在望远镜中,他看到西面方圆五六十里的战场,仍然硝烟弥漫。炮火已逼近渡江的红军部队,红军的千军万马在这么狭窄的甬道中向西疾驰。界首渡口,中央纵队和军委纵队大部分已过完。

再看凤凰嘴和太平渡两个渡口,也只剩下小批零散人员。周恩来心里觉得稍轻松些,但是殿后部队——五、八军团是否过来了,还是疑问。湘江里星星点点,那是漂浮着的红军战士的尸体……周恩来心头又沉重起来。

遵义会议 125-126

遵义古旧而又残破,风景却颇为秀丽。城墙边弯过一道澄碧的湘江水。今天江上那座古老的石桥两端挤满了人,他们面带喜色在欢迎中央纵队入城,他们早已对黔军厌烦透了。入城的红军战士个个眉开眼笑。

桥头上有十几个衣衫褴褛的黑脸汉子,每人都用竹竿儿挑着一挂鞭炮。直到中央纵队过完,欢迎的群众散去,他们还伫立在桥头张望。金雨来看着这伙人很有意思,就走上去问:“老哥们,你们还在这里等谁呀?”

遵义会议 129-130

遵义城分为新旧两城,中间隔着芙蓉江。红军进城后,城内秩序井然。经过红军的宣传和发动,劳苦大众的革命热情很快被激发起来。他们组织起来打土豪,分田地,组织工会。

这天,王稼祥和张闻天正准备返回住所。王稼祥经过休息,身体有所好转。他与张闻天谈论着即将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我希望早点儿开。现在薛岳正在向贵阳前进,他对贵阳的兴趣恐怕不亚于追我们。这正是个空隙,不过要抓紧。”“这个会我们要多多考虑才好。”王稼祥若有所思地说。

遵义会议 137

今天坐在上首的是会议的主持者博古,挨着他的是周恩来、朱德和陈云。毛泽东挨着王稼祥、张闻天,靠窗子坐着。其他出席者有政治局候补委员邓发、刘少奇、何凯丰,中央秘书长邓小平以及扩大参加的高级将领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还有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奥托·布劳恩)和翻译伍修权。

遵义会议 140-141

“我来讲几句吧。”毛泽东笑着说,“前面就是夜郎国了。这是当年李白流放的地方,而李白并没真到夜郎,他中途遇到大赦就回去了。可是老天,谁赦我们?蒋委员长是不会赦我们的!我们还要靠两条腿走下去。”

“问题是,为什么我们会走这么远的路呢?”毛主席话锋一转归入正题,“这是因为我们丢掉了根据地嘛。而为什么丢掉根据地呢?按博古同志的说法,是敌人的力量太强大了。不错,敌人力量确实很强大,可是前几次‘围剿’难道敌人的力量就不强大?

遵义会议 158

周恩来匆匆追上毛泽东。在茫茫雾夜中,他们边走边交换了组织问题的处理意见。他们一致认为,总的领导责任不要匆忙变动,首要解决军事指挥问题。在究竟谁在军事上负总责问题上两人互相推让。周恩来看谈不出个结果,便笑笑说:“那就会上再说吧。”

四渡赤水 276-277

毛泽东刚才与产后的妻子匆匆一面,此刻内心仍不胜酸楚,他是懂得她的隐痛的。他们生过几个孩子,却没有一个在身边长大,作为母亲,她怎能不难过!这时,忽然小沈叫道:“毛主席,这是娄山关的炮声吧?”毛泽东凝神细听,果然像是娄山关隐隐的炮声。

娄山关的炮声引起毛泽东一阵沉思:这次娄山关战役,他是下了狠心的。土城战斗没打好,若这次再打不好,将何以对待支持、信任自己的同志们呢?又何以应付至今尚不服气的李德呢?想到这里,他不禁拍马疾驰起来。

四渡赤水 278-279

“好消息!娄山关打下来了!”周恩来和朱德见毛泽东赶上来,忙笑着告诉他。“好快呀!”毛泽东满脸是喜。周恩来指着前面一个红军干部说:“彭德怀同志怕我们在行进中收不到电报,特派参谋来了!”

毛泽东说:“你们看,我们是不是顺路到老彭那里去商量一下?”周恩来、朱德点头同意。三人欢快地走在一起,边走边谈。

四渡赤水 337-338

毛泽东想到1930年苏共开十六大时,斯大林指定周恩来代表中共在会上发言,用意是让他接替李立三的工作。但回国后周恩来却有意把瞿秋白摆在首位,结果是瞿秋白接替李立三成为党的领袖。想到此,毛泽东对他生出由衷的敬意。

今天的事情,再一次把毛泽东深深打动了,他觉得自己的这位战友是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在他身上有一种像纯玉一般晶莹的品质。两人并肩缓行,都觉得心情舒畅,反而没再说更多的话。

四渡赤水 349-350

大家席地而坐,刘伯承让警卫员铺下一块雨布,他把军用地图在雨布上拼好,随后吩咐一个参谋:“王柱!你就在那儿担任警戒。稼祥同志赶上来,你马上把他带到这里,其余人没要紧事不要来了。”

长征路上开了不少会,但是王柱注意到今天的会似乎不同一些,他从几位领袖脸上那少有的严肃而沉重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聚精会神地凝望着地图,倾听着别人的发言,陷入深沉的思考之中。

巧渡金沙江 422-423

当他们回到皎平渡时,远远望见刘伯承正指挥部队渡江。四条木船在江上穿梭般往来,船上的人坐得整整齐齐。岸上准备渡江的人也各自成方队坐得整整齐齐,既没人乱跑,也没有喧哗声,一切都秩序井然。张福等停好船,正遇见刘伯承庄严地同一个干部谈话。“你们要让那个先头营立即前进,再走四十里宿营。”“总参谋长,他们已经一天一夜没吃饭了。”那干部说。“不行,再走四十里才到山顶,让敌人抢占了那是很危险的。”

刘伯承转脸看见张福,见他们又搞来两条船,十分欣慰地说:“现在有三十六名师傅,可以分两班了,你就当我们的船长吧!”不容张福推辞,他又问:“你能借两口大锅来吗?”张福欣然答应:“行,村里糖坊有两口大锅。”

巧渡金沙江 424-425

江滩上立刻架起了两口特大号铁锅,旁边放着几个大簸箕,规定每个战士要倒出一把米来。这样新来的部队纵然吃不上饭,每人也可分到一碗稀饭喝了。

入夜,北岸江边的大树上,挂着一盏明亮的汽灯;南岸栽了几根高高的树桩,顶端破开,塞上破棉絮,倒上煤油,一点便成了特大火炬,在夜空里显得特别壮观。

巧渡金沙江 428-429

六条木船整整渡了九天九夜,全部红军才算渡完。肖队长考虑到船工们日后的困难,除工钱外,每人又给三十块白洋作为补助。肖队长嘱咐他们说:“敌人明天就会来到,你们到山上躲躲吧!”船工们都对红军恋恋不舍。

果然,第二天敌人就扑过来了。船工都上山躲避。老光棍将厘金局长的马褂赶快脱掉,只好再打赤膊。他凄然无神地说:“他们究竟啥时候才回来呢?我这地恐怕分不上了。”张福和张潮满父子默默无语,眼里含着满眶的泪……

巧渡金沙江 437

刘伯承和聂荣臻也行进在这支队伍里。他们被任命为先遣队的司令员和政治委员。通过彝族区和抢渡大渡河的任务,使他们的心头并不轻松。他们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情况,刘伯承说:“圆包包和俄瓦垭口已经过了,这里怕是一碗水了。”聂荣臻说:“诸葛亮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我们跟他那个时间差不多。”

巧渡金沙江 452-453

他们刚穿过森林来到一个小湖边,刘伯承和指挥部的几个人已迎上来了。肖华刚介绍说:“这就是你要见的刘司令员。”小叶丹立刻解下包头,弯腰要行跪拜礼,刘伯承急忙上前搀住他说:“都是兄弟,是平等的,不要这样。”

小叶丹问过刘伯承的姓名后说:“今天在后面打你们的不是我,是罗洪家。我和他是冤家。”刘伯承只点点头。小叶丹沉吟一会儿,认真地问:“你肯同我结义成兄弟吗?”刘伯承知道这是他的心事,便热情地说:“我很乐意。”

巧渡金沙江 454-455

小叶丹又说:“按我们民族的习惯,要喝鸡血酒。”刘伯承豪爽地回答:“可以。”小叶丹高兴了,立刻吩咐他的“娃子”,在附近人家抓来一只红公鸡,从湖里舀一碗清水代酒,斩掉鸡头将鸡血滴在碗里,又将血水分成两碗。

准备就绪后,他们一起跪下,小叶丹端起酒碗对刘伯承说:“你要先喝。”刘伯承毫不犹豫地端起水碗,大声发誓说:“我刘伯承和小叶丹今天结为兄弟,如有反复,天诛地灭!”说过,一饮而尽。小叶丹一看乐了,他双手高举大碗,眼望蓝天,神色庄严地发誓说:“我小叶丹今天同刘司令员结为兄弟,愿同生死,如果变心,就同这鸡一样死。”说过,也一气喝尽。

巧渡金沙江 458-459

先遣队回到大桥镇,小叶丹和他的“娃娃”们也应约而来。当晚红军大摆酒宴。小叶丹在宴会上表示:如果罗洪家捣乱,就和红军一起打他们。刘、聂则劝他:要想打倒军阀汉官,自己民族要团结,不能动武。

最后刘、聂决定建立“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由小叶丹任支队长,并授给他“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一面红旗,还赠了他一批枪支。小叶丹高兴万分。

飞夺泸定桥 518-519

“那也要夺取!还必须要快!”毛泽东语气坚决地说:“因为我估计泸定桥方面敌人也会增兵。”他又说:“最好的办法是兵分两路,夹江而上。这样敌人就不好守了。”刘伯承连声说:“是的,是的。”毛泽东又说:“伯承,这些天我的心一直悬着,就是现在也没放下。我曾做过最坏的打算,即使过不了大渡河,我们就绕到西康去,也决不会学石达开的。”

会议迅速决定:兵分两路,夹江而上,夺取泸定桥。一路是红一师、干部团从安顺场渡河,仍由刘、聂率领,沿东岸北上;一路是红二师、一军团团部和五军团,由林彪率领沿西岸北上。中央和军委纵队随后跟进。

飞夺泸定桥 534-535

部队终于在6时前赶到了泸定桥。这时风雨已停。红四团在离泸定桥一里多路处一个小村子的天主教堂里设下团部。王开湘、杨成武不顾休息,立刻带着营连干部到桥头看地形,还请了一位老农民随行。

当这座闻名的、系着数万红军生命的铁索桥进入他们的视野时,不禁使他们大吃一惊。原来桥上的桥板被拆去了,只剩下光溜溜的十三根铁索,高悬在奔腾咆哮的惊涛之上。这情景,使他们从头顶直凉到脚跟。杨成武问:“老乡,这桥板什么时候拆的?”老农民说:“昨天晚上。他们灯笼火把,直折腾了一夜。”

飞夺泸定桥 538

下午4时整,团长发出了攻击信号。冲锋号响起来了,轻重机枪子弹像刮风般扫向对岸。两侧部队喊起了冲杀声,一时竟显得山摇地动,震人心魂。由二连长廖大珠亲自率领的二十二名突击队员,大步走上来了。

飞夺泸定桥 539

廖大珠个子虽小,这时却显得十分英挺果决,他说了声“上”,便第一个攀着作为栏杆的粗大的铁索,那双穿着草鞋的脚也踩在铁索上了。由于圆滚滚的铁索不稳定,使他的身子趔趄了一下,随即又站稳了。接着上去的是一个十六七岁的苗族小鬼,他就是在扎西茅屋里朱总司令亲自扩大来的小鬼杨各。

飞夺泸定桥 540-541

其余的人,有的学着连长的样子,抓着另一边的铁索攀缘前进,有的伏下身子,骑着两根光溜溜的铁索,两只手抓着向前移动。敌人的子弹从对面噼啪扫过来,人们显然顾不上它,因为比起子弹,慑人心魂的倒是下面震耳欲聋的激流。

杨成武对震耳欲聋的浪声和稠密的枪声好像都没听见,一颗心只随着那些战士在颤动的铁索上浮沉。现在他凝望着落在最后面的那个战士,他爬得似乎很吃力,爬出几步就爬不动了,望着下面的激流,脸色变得蜡黄。

会师夹金山 582-583

这时,太阳已经老高了,明丽的阳光照着周围的雪峰,亮得耀眼,刺得人们的眼睛微微发痛。小猴子笑着说:“排长,你看这雪多好看哪!”杜铁锤往四处一看,果然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好景。那连绵不断的雪峰,一个个仙姿绰约,比玉雕还要皎洁可爱。

小猴子从地上抓起一把雪,一边吃一边嘻嘻笑着说:“这山有什么难爬,还吹是神山呢!”

会师夹金山 584-585

可是,往上走了不过十分钟,他们就进入了黑沉沉的云雾里,只觉得一股股逼人的寒气袭来。不一时,耳边滚过一阵雷声,接着狂风骤起,又是雪片,又是冰雹,劈头盖脸打来。队伍立刻人喊马嘶,乱作一团。

杜铁锤撑起雨伞想替小李遮挡一下,一阵狂风就把伞卷跑了。小李的病又发作了,浑身颤抖。“那不是杜铁锤吗?” 铁锤一抬头,原来是毛泽东在雪花飞舞中走着。毛泽东又说:“后面有马,叫那小鬼骑着走吧!”说过,迈开大步,继续昂首向前走去。

会师夹金山 594-595

过了夹金山山垭口,坡陡路滑,有人就干脆坐在积雪上滑了下去。立刻人人仿而效之,大家便如坐滑梯似的顺坡而下。金雨来和杜铁锤、小李也这样滑了下来。

雪线以下的温度比山顶高,人们的情绪立刻高涨起来。人们的话题自然是一、四方面军的会合问题。小李追着金雨来问:“营长,四方面军有多少人?”金雨来说:“大约有八九万人吧。”

会师夹金山 600-601

“欢迎中央红军!”“一方面军老大哥辛苦了!”“热烈感谢红四方面军同志们的欢迎!”……这些来自山南海北的朴素的工农子弟,他们本来都不相识,今天却在他们心灵深处,激起一种难以描述的热烈而深厚的情感。

韩洞庭他们刚跨过木桥,那边便有先头师的师长王大山和夜老虎团团长冯明迎上来,他们是代表李先念政委来欢迎他们的。双方作了自我介绍,都高兴得泪珠郎当的,然后他们便三五成群地往镇上走去。

草地徒涉 728-729

可是不到两天,他们就领略了这块神秘国土的苦味。风雨、冰雹、彻骨的寒冷,几百里荒无人烟,找不到一块可栖息之地。

找不到饮用水。因草地的积水像生了一层红绣(锈),不管人和马饮了都胀肚子,不少人患了痢疾。加上有的人粮已用尽,情况就更为严峻。队伍已不像先前那样严整,掉队的愈来愈多了。

草地徒涉 744-745

草地上一没村庄,二没大森林,只能找些小林子扯起几块雨布或被单,聊避风寒。其实,这些小棚子哪里避得了什么风寒!虽是夏天,但夜间温度也在零度左右,这时唯一起作用的是同志间彼此的体温。

他们刚睡下,小李就叫虱子闹得直咕蛹,害得同被窝的铁锤也难入睡。气得小李干脆把内衣脱掉往小棚外一挂说:“叫这些龟儿子也尝尝草地的滋味吧。”铁锤笑起来:“你这小子,脑子倒灵。”

草地徒涉 754-755

直到将近黄昏时才跨过了这片沼泽,将神炮手又放在架子上拉着走。然而铁锤这时却筋疲力尽,他嘱咐小李:“你带收容队先走,我在后边稍缓缓劲儿。你们一定要把神炮手拉到宿营地。”小李连声应命而去。

铁锤歇了一会儿,见天色已晚,急忙赶路。路上他又遇见了一个饿昏的小红军,他把仅剩的半茶缸炒青稞喂给他吃。小红军有了精神,与铁锤一起赶路。走不远,铁锤体力不支,便让小红军先行,说自己在后边还有“收容”任务。

草地徒涉 756-757

天渐黑,一个人在荒野上夜行,谁都会感到有些恐惧。也许铁锤过于慌促,一只脚踏进软软的稀泥中去了,忙往外拔,另一只脚也陷了进去。

这时,几天来见到陷进泥潭者的可怕形象,更加重了他的不安。两只脚三倒两倒,已陷入膝盖。他告诫自己不要再倒腾,等人来救。可是听听四周除风声外,什么人也没有,于是他又挣扎起来……

草地徒涉 758-759

他终于没有挣扎出来。但他没有绝望,他想总会有掉队的人,如果听到他的声音会来救他。于是他大声呼喊起来,但却没有一点儿回应。“也许我真的完了……”他心中暗暗地想。

午夜,旷野里出现了几支火把,向这里渐渐移近。人们终于来到他的身旁,为首的是小李。铁锤的身子已全陷下去了,只露出一个戴着红星军帽的头和宽阔的肩膀……“排长!”小李不顾一切地扑过去。他的哭声随着夜风,在荒冷的旷野上传得很远,很远……

挥师北上 864-865

正面进攻由二营六连担负。该营原系四方面军为充实一方面军而编入的。当夜由二十名勇士组成突击队,在连长杨信义和指导员胡炳云的指挥下,为麻痹敌人,正面进攻首先开始。

由于敌人防守过严,反复冲击终未成功。凌晨3时还没见迂回部队的信号,杨成武心急如焚。

挥师北上 866-867

到拂晓前,才看见一红一绿的信号弹腾上天空。这说明迂回部队已胜利到达预定地点。

迂回部队在王开湘团长的率领下,居高临下,对准下面敌人那没有顶盖的碉堡,猛烈扫射、投弹。敌阵顿时大乱。

挥师北上 900-901

部队继续出发,很快就抵达哈达铺。其实哈达铺镇子并不大,但对于长期跋涉在荒凉地域的红军来说,已是繁华的大城市了。大部队的到来引得群众争相围观,把这条一丈宽的街道挤得满满当当的。

毛泽东等人早已下马,在街上挤拥着,走得很慢,心里却感到格外欢快。

挥师北上 908-909

毛泽东说:“同志们,我们从江西出发,到现在已经快要一年了。在这一年中,蒋介石是一心想消灭我们的,他们用了几十万大军来围追堵截我们。然而他们把我们消灭了吗?没有,我们还是突出了重围,我们胜利了!”

他问道:“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史上有这样的长征吗?没有!这是中国无产阶级的骄傲、中国共产党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中华民族也只有依靠这样的军队才能得救。现在我们这支军队,就要开到抗日的最前线去担负她神圣的任务了!”

挥师北上 912-913

他说:“革命是千百万群众的事业,这是任何敌人都扑不灭的。现在我们是以游击战争打过去,我敢断言,将来总有一天,我们会大规模地、排山倒海地打过来!”

他果断地说:“一省和数省首先胜利,是不可否认的。现在如此,将来如此,不过我们的基地不在江西,而在陕甘罢了!”人们热烈地鼓着掌,思考着他的话。

奠基礼 7-8

吴起镇是陕北保安县属地,位于陕北苏区边缘,有百余户人家。红军19日到时,百姓以为白军来了,逃入山中。

当红军消灭了国民党骑兵,百姓才知道是自己人,纷纷返回镇里,夹道欢迎胜利之师。

奠基礼 91-92

董英斌收缩兵力退入太白镇死守。毛泽东下令结束战斗,并释放部分东北军军官,让他们转告张学良:只要反蒋抗日,俘虏和枪支可以如数奉还。

直罗镇战役,红一方面军共歼敌一个师和一个团千余人,俘获5367人。

奠基礼 93-94

在战后祝捷大会上,毛泽东高度肯定了一军团和十五军团团结战斗的精神。阐述了直罗镇大捷的伟大意义。

毛泽东在12月27日的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对直罗镇战役胜利的意义做了总结,毛泽东说:“直罗镇一仗,中央红军和西北红军兄弟般的团结,粉碎了卖国贼蒋介石向陕甘边区的‘围剿’,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奠基礼 106

习仲勋笑答:“瓦窑堡在陕北很有名呢!这里有顺口溜:米脂的女子,缓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杨尚昆笑起来:“不过,毛主席看见传单可高兴了。因为这说明陕北有红军有根据地,而且就在瓦窑堡一带。”

奠基礼 167-168

平津广大爱国学生深感:“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场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为中心的抗日救亡运动爆发了。

12 月9 日,古老的北平怒吼了!北平各学校的爱国学生六千余人涌上街头,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救国游行。

大回旋 59-60

王震跑前跑后,指挥军团部和16师、17师团以上干部列队合影。

跟随萧克多年的警卫员叫姜云清,萧克叫他“姜娃子”,就是新化人。萧克把他叫到身边,参加了合影。解放后他曾任天津警备区后勤部部长。

大回旋 107-108

1月19日,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和军分会在石阡天主教堂召开会议。贺龙提出了向位于黔西北的黔西、大定、毕节地区进军的计划:“我们既要渡乌江,又不能钻敌人的圈套,怎么办呢?”

“敌进我进,贵阳敌人逼上来,我们就穿过去,奔袭贵阳,等敌人回来救省城,我们就会有机可乘,抢渡乌江上游的鸭池河。”大家都赞同这个计划。会议决定由李达参谋长制定一个三天的行军计划。

大回旋 127-128

近日,王震在城中养伤,仍惦记开展群众工作。他派人到苗寨请来了头人李贵忠父子和几位苗寨代表,和他们谈心。 

王震讲:“你们苗族有土司,我们汉族有地主,他们都是靠我们的血汗养肥的,天下受苦人是一家。汉人和苗人要团结起来。”

大回旋 131-132

王震送给苗人代表一批步枪和两支驳壳枪,叮嘱尽快武装起来,保卫苗寨。

王震派三位红军干部陪苗人代表回苗寨开展工作。李贵忠等人回苗寨后又向苗寨领袖李绍白汇报,广为宣传,在苗山播下了革命火种。

大回旋 153

此时,军团通知贺龙速去指挥部。贺龙飞马赶到指挥部,从抓获的敌人逃兵处得知敌万耀煌部13师要在14日到镇雄布防。贺龙命四师师长卢冬生赶去镇雄的必经之地则庄坝设伏。

大回旋 225-226

红军在七个渡口用木船、木筏和竹排日夜顺序渡江,几十名船工轮流上阵,人歇船不停。

贺龙和烤火的船工聊天,方知他们来自藏、汉、纳西、苗四个民族。贺龙特别表示了谢意,并发给船工每人几十银元的酬金。 

大会师 15-16

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群众抗日救亡运动,在张、杨支持下蓬勃开展。在西安王曲镇,张、杨举办了培养抗日力量的军官训练团。

在过去军事对峙的前线,现在不仅开放了集市贸易,而且红军剧社的演出受到民众热烈欢迎。当红军剧社演出话剧《亡国恨》时,台下东北军官兵哭声一片。

大会师 65-66

雅砻江畔,接应2、6军团的红四方面军4军12师和32军挤在桥边。32军军长罗炳辉来找12师师长张贤约和政委胡奇才,说他们的通司(藏族向导)都跑了,没人带路。张贤约笑了:“这点小事怎么烦军长出面?”罗炳辉说:“我怕别人说不清。”32军原来是一方面军的9军团。草地分裂的阴影使双方说话都很谨慎。

胡奇才马上派来三个通司。张贤约笑着说:“让他们吃饱,有马骑,有枪和子弹,他们就不会跑。”罗炳辉说:“这是好经验,通司的马和枪留下,我们另给配吧。”胡奇才诚恳地说:“一家人别见外!”罗炳辉高兴地表示:“好!打下雅江城我请客!”两天后,32军攻下雅江,继续南下。12师留城阻击国民党李抱冰部。

大会师 147-148

独臂将军贺炳炎所率领的红6师担任军团后卫,所有的牲口都驮满了伤员。二、四方面军各部均有,不得不尽量抛弃了辎重。

贺炳炎像个铁塔,他把骡子的缰绳掛在断臂的肩头,不时鼓励战士们:“不要掉队,尤其不能丢下四方面军的战友。走不动的就拉牲口尾巴,腿杆子硬的跟我来呀!”

大会师 175-176

10月9日,朱德、张国焘的总司令部抵达会宁。红一方面军1师师长陈赓、政委杨勇代表红一方面军在会师门迎接。双方重逢都激动得热泪盈眶。

会宁会师门有长联:“会一、二、四方面红军,忆井岗红旗,遵义筹策,大渡桥横,金沙水拍,过草地,爬雪山,除腐恶,斩荆棘,长征途中,三军明良遇,将相合,肝胆相照,风云际会;宁千、万、亿倒悬黔首,顾祖后激浪,香林放彩,关川德硕,青江风徐,出郭城,穿韩砭,越沟岔,翻坡寨,枝阳镇上,全民箪壶迎,袍泽与,诗文伟捷,酒肴犒师。”

大会师 195-196

山城堡大战方酣之时,驻保安和中央机关开了一个一、二、四方面军干部(除在前线指挥作战的军事指挥员外)的会议,还开了个联欢会。毛泽东致欢迎辞后,中央领导还上台表演节目,朱总司令反穿羊皮大衣跳了个藏族舞《雅西雅》,任弼时唱了俄文歌《霹历拍》。

周恩来即兴讲了个龙的故事,从天、地、南、北直讲到了红军个个是龙。他从蹇先任手里抱过刚满周岁的贺捷生说:“我们的大龙正在山城堡指挥打仗,派了这个小龙伢子当代表,小龙伢子就是我们的希望。”

大会师 199-200

没有红军胜利完成万里长征,就不会有红军同东北军、西北军组成的“三位一体”统一战线,也就不会发生西安事变。从此,中国现代史发生了质变。

1937年7月7日,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野蛮的全面侵华战争。7月8日,中共发表了《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7月15日,中共发布了《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出命令,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其后南方红军改编为新四军。在党中央毛泽东领导下,投入了波澜壮阔的全民抗日战争。

西征·东归 21-22

在景泰的永泰龟城附近,红军妇女抗日先锋团缴获了马家军运送后勤装备的三十余峰骆驼队,收获颇丰。

妇女抗日先锋团前身是红四方面军妇女营,1934年成立妇女独立团。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组建成妇女抗日先锋团。团长王泉媛,政委吴富莲。共计一千三百人。

西征·东归 37-38

马家军以五个旅四个民团在飞机助战下对永昌县城发动轮番进攻。红三十军八十八师师长郑维山率部凭城扼守。

红军多次打退敌人进攻,歼敌二千余人,还打下一架敌机。

西征·东归 41-42

不料,一片尘土飞扬,马家军骑兵旅援军反扑过来。由于出击过远,已无退路,红军指战员毫无惧色,冲入敌阵搏杀。三十七团团长李连祥牺牲,全团被冲散。只剩三十九团与敌在沙漠中厮杀。此时,军长董振堂急令四十五团出城增援,终于将敌骑击溃,但自损数百人。五军总结教训,固守山丹。

西路军无日不战,半月毙敌六千,给马家军沉重打击。但西路军从过河的两万一千人减员到一万五千人。

西征·东归 107-108

3月13日,西路军余部向石窝山抵近。妇女抗日先锋团余部在团长王泉媛、政委吴富莲、特派员曾广润的指挥下,接替三十军二六八团阵地,并且改用二六八团番号。女扮男装,投入战斗,以掩护总部安全转移。

马家军用炮火进行火力侦察,妇女团不为所动。马家军又以小股兵力试探,直到距阵地十米处,突遭女战士迎头痛击,仓皇退回。敌人发现阵地上全是女兵,便发动疯狂进攻。这些平均年龄不过十六七岁的女战士用大刀、枪托和木棍、石块与穷凶极恶的敌人肉搏。用鲜血和生命完成了妇女团的最后一战,体现了巾帼英雄气概。

西征·东归 213-214

狂风骤起,雹霰、石子打在每个战士的脸上,为了不让风吹倒,大家都手挽手,靠指北针,坚决向西前进。

戈壁红柳滩之夜比祁连山还冷,躺下就再也起不来,虽然举步维艰,但是谁也没有停下脚步。

西征·东归 215-216

左支队终于在星星峡见到了陈云、滕代远等党中央代表和运送物资、武器的“吉斯”卡车车队。陈云是在4月20日收到共产国际的电示,于23日乘坐新疆督办盛世才派来的苏式卡车,前来迎接西路军余部的。(新疆军阀盛世才当时为自身利益,暂行联苏亲共政策)

5月7日,西路军左支队四百二十七名指战员,乘“吉斯”车到迪化(今乌鲁木齐),在陈云领导下组建“新兵营”,学习汽车、装甲车、炮兵、无线电和航空技术。1937年12月26日,李先念、李卓然、程世才、李天焕、郭天民、曾传六乘飞机回到延安。毛泽东和他们亲切交谈,请大家吃饭。大家无比兴奋:终于回家了!

火种记 19-20

1935年10月,鲁迅从国际友人史沫特莱那里得知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便通过史沫特莱转发了贺信:“……在你们的身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将来。”

1935年12月,鲁迅通过《北平特约通讯》得知“一二九”运动爆发的消息(指在中国共产党北平地下党组织领导下以“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为口号的抗日救国学生运动),鲁迅十分振奋,他写到:“谁说中国的老百姓是愚庸的呢?被愚弄被骗压迫到现在,还明白如此!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

火种记 33-34

蒋介石深知方志敏在闽浙赣地区的影响力。要诱降,必先挫其锐气。于是指令把方志敏、刘畴西戴上镣铐,游行示众。从上饶到弋阳,再到南昌。

一家美国报纸记者在报道中说:“戴着脚镣手铐而站在装甲车上之方志敏,其态度之激昂……观众之静默,适足证明对此气魄昂然之囚犯,表无限之尊敬及同情。当局看来,群众态度之静默殊属可怕。”

火种记 38

面临死亡,方志敏早已置之度外。他抓紧一切时间写下十几篇文稿和信件,共计十三万多字。包括《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死!——共产主义殉道者的记述》《我们临死以前的话》《在狱致全体同志书》等。

火种记 59-60

粟裕和养伤的刘英一致认为,中央的指示是可以实现的,因为浙江是敌人的后院,相对空虚。而浙西南的仙霞岭是最理想的游击根据地。经过整顿,挺进师五百余人,按粟裕指挥意图,迂回闪进,声东击西,先进闽赣边,后入闽北,再去浙西南。

不料,他们在进入闽北路上屡遭民团伏击,虽然民团构不成威胁,但唯一的电台被打烂了。从此,挺进师失去了和上级的联络。从路上敌人的布告上得知闽北军区司令员李德胜叛变的消息,才找出挺进师线路暴露的原因。粟裕决定:退出闽北,直插浙西南。

火种记 83-84

曾纪才是本地人,路熟。他带陈毅等七个人,通过一条无人知晓的险路,摸到了桃江东岸。

对岸就是桃江王母渡,过王母渡便可上油山。他们隐蔽在岸边观察渡口,发现盘查很紧,只能化妆渡河,曾纪才去弄了一些便服,加上警卫员也带上了首长的便服,于是七人都换了装束。

火种记 113-114

陈毅于1936年夏写下的经典词篇《赣南游击词》是三年游击战争生活最生动的写照。“天将晓,队员醒来早。露侵衣被夏犹寒,树间唧唧鸣知了。满身沾野草。”“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

“夜难行,淫雨苦兼旬。野营已自无篷帐,大树遮身待晓明。几番梦不成。”“叹缺粮,三月肉不尝。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捉蛇二更长。”

落脚点 37-38

1931年9月,刘志丹在倒水湾集合了分散在合水、庆阳的旧部,进行整编,组建了南梁游击队。队伍有三百人,被编成三个小队,刘志丹任总指挥,马锡五为军需官。

倒水湾整编,标志着在陕甘边由共产党人独立领导的一支革命武装力量正式宣告成立。这是刘志丹三色论(白色指兵运,灰色指团结哥老会,红色指农民运动)中最终实现红色方法论向公开“打红旗”迈出的重要一步。

落脚点 97-98

根据陕甘边特委决议,实现工农兵临时政权向正式政权机关——苏维埃政府的转变,习仲勋承担了筹备大会的主要责任。刘志丹指出,代表要从基层民主选举。民众很高兴:“共产党讲民主和国民党就是不一样!”由于农民大多不识字,各村采用了豆选方式。即代表背靠桌子,选民在代表身后碗里放豆子,豆子多者当选。

荔园堡是地处玉皇庙川、二将川交界处的古城寨,堡内大庙建于北宋。从11月1日至7日,各界一百多名代表在大庙里讨论根据地建设的重大问题。由于陕甘边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习仲勋当选为苏维埃政府主席。贾生秀、牛永清当选副主席,蔡子伟当选政治秘书长。还选举了土地、劳动、财政、粮食、文化、工农监察、肃反、妇女等委员会负责人。

落脚点 99-100

11月7日,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隆重举行,大会主席台设在大庙对面的清音楼(戏台)上,正式代表和红军、游击队以及方圆几十里的群众共三千余人参加了大会。

被民众亲切称为“娃娃主席”的习仲勋发表了施政演说,并和刘志丹一起检阅了红军、游击队、赤卫军和儿童团。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的成立是西北革命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有歌谣唱:“红旗来,红旗去,咱们南梁是苏区。穷人当家做了主,不受压迫不受欺。”

落脚点 155-156

经过调查和审理,11中旬,刘志丹等被捕的干部被陆续释放。

消息传出后,广大军民欢欣鼓舞,奔走相告:“老刘得救了!陕北得救了!”周恩来后来回忆:刘志丹在陕北人民中很得人心。群众听说刘志丹来了,都来看望他。其中有个瞎老大娘,一定要摸他的手,确信是老刘才放心。这一点我现在印象还很深刻。

落脚点 159-160

党中央团结红二十五军和陕北红军二十六、二十七军和中央红军(陕甘支队),恢复了红一方面军建制,并取得了直落镇大捷,稳定了陕北根据地的局势。

陕北歌谣唱道:“千里雷声万里的闪,中央红军到了陕甘;满天的乌云风吹散,毛主席来了晴了天。”

落脚点 163

习仲勋和患难与共的老大哥刘志丹依依不舍地分别。习仲勋策马跑了很远,回身望去,刘志丹仍屹立在塬上向他招手。

血战湘江 5

这时,在湘江东岸,从队伍里出来两个骑马的人。骑在红马上的是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周恩来。骑在黑马上的是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朱德。

血战湘江 8

周恩来见文件已烧完,书还要烧一阵子,就挥手说:“快走!再晚就过不去了!”说完,就和朱德一起来到江岸上,往下一看,江水已被鲜血染红……一种从未见过的触目惊心的场面,使他们的脸色立刻变了。

地球的红飘带